坚持有悟

文/Ansonzhaodd/来源: 《祺文》第三期编辑: 泰祺教育转载请标明出处
阅读:70
2009.05.27
昨天看报发现,复旦首推MBA“准申请制”全年全员预审,这个改革非常可贵,学校这次很厚道啊。对以后的考生是一大幸事啊,不会参加面试和个试合格后,再因背景不适合而空欢喜一场了。
这么多年的弊端终于有了改革的时刻,我觉得以后,大家认真学习,好好在泰祺听课就可以了。如果你背景不好或一般,没有好学校让你锦上添花的话,那你找个给你雪中送炭的好学校吧。如果你背景好,而且学习认真,好学校基本上就任由你挑选了¬。
既然学校领导都有自己的招生原则,不管合理公平否,既然无法改变它,就调整自己。中国这么大,你难道还找不到另外一个好学校吗?关键自己要努力,你若年轻试验也无妨。
 
2009.04.27 
A—考生篇
昨天去影院看了高考1977,相当有感触。跟他们那个时代来比,我觉得我们已经很幸福了。现在遇到的那一点不公平和无奈又能算啥?那个时代是没机会,不好的出身、背景会置人于死地。现在社会好多了,机会有,自己努力就能抓住。
其实大家都希望上个好学校,像北大、清华、复旦、交大、同济、财大名声在外,学校整体就很强。所以大家都认为管院也不错,这是对的,要报考他们也是非常对的。
当初我决定考复旦时也很考虑再三,那时最要命的是,江湖传言,上海地区论MBA,一般用人单位和同行就只认可复旦和交大,财大和同济凑合,其他学校都不行,你看其他学校招生基本就是只能吃调剂的饭。当然也听说有些单位能给考上的复旦和交大的学生报销全部学费或一半,反正我觉得只要你在单位有地位或单位福利好,不管如何,单位都会给你报。如果单位没这个想法,那自费的可能就很大,领导认可你就报,不认可你的读书行为,就算去中欧,也叫你走人,自费。没有哪个学生愿意自己努力读的学校不被社会认可,当然也有人就是去混个文凭的,就像法国土伦大学事件。
好学校的毕业生工资高?回报率高?要求高的学校招生的时候就注意了出身和背景,把工资高、稳定的都招去了,生源好毕业时自然各方面都强些。比如人家本来就10万一年(外企中层,正常工资),读完后12—15万/年,通过就读学校的MBA项目,增长了20—50%。假如读中科大,以前是5万,读完后是8万(基数当然比不过人家,但增长率是60%)
以上两个原因结果导致了上海MBA院校的马太效应,让有些其实还不错的学校失去了自己该有的生源。其实有些学生摆正心态(明年肯定还有背景不好之类的后来者),就当自己去学校学东西的,顺便发挥自己的优长,那可能会提速不少。
 
B—学校篇
学校就是个小社会,为了保住自己的某些光环,也搞社会上一套注重攀附权贵、潜规则,有些阴暗面也因此浮出水面。
世界都在主张多极化,反对单边主义。从今年同济的崛起,挑战上海两大高峰,希望它今年也行;我觉得像东华(大家都知道整个学院都很用心在办MBA,但一直不温不火);上海大学(MBA学院有几个领导和香港朋友很努力的在办事,到处奔波,很让人感动。单从GLMBA的课程看,其实他的要求不一定比复旦和北大的差,但市场认可度低,上大的整体地位影响了GLMBA项目)等都是有机会向前赶的。无论哪个学校只要不是一味地向经济效益看齐,注重招生和毕业质量,通过五年计划或十年计划,还是可以改变招调剂生的命运和创立自己的口碑。在上海的MBA市场中找到自己的市场分额。
方法很多,可以有:
1.加大鼓励第(一)志愿生的力度,好的生源就大大的鼓励。(首先从接受调剂生努力变为只收第(一)志愿生)
2.严格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保 证教育质量。
3.加大国际交流,为学生创造国际交流机会。
4.扩大MBA学院和学生的社交层面。
关键,有些学校想办好学MBA,一开始不要舍不得钱,等有了口碑和市场后,面包自然就跟着来了。
广大学生有了机会,学校也就有了机会。起码4年来,我记得同济的A线一般要比北大、清华、复旦、交大、同济、财大等名校底20—30分,今年同济的最低线都比复旦高(原¬因一.生源的回归;二.性价比可以;三.学校ABC划分技巧)。注:名校偏重跨国公司和国有大型企业的中层(这帮人好保底,不差。不过这帮人起码80%以上发展空间的天花板很重的。在世界500大工作过的人都知道),是价格不菲成分股。
有些学校可以发展一部分创业生资源(以后上了规模的创业生也是好货,以后会有名校来抢的)。所以对于想要挑战高峰的学校可以招一定比例的潜力生源,5年或10年能上个台阶。
以上一点个人心得供有兴趣者参考,祝大家备考顺利,勇往直前!